来源丨资管云
他的答案在我预期之中,一旦踏上做股权投资的道路,再回头看债权,会觉得索然无味。在信托公司中,李磊并非孤例。
但在信托公司里做股权,你知道的,从机制到团队搭建,从个人思维转变到能力积攒,都很痛苦,尤其对非投行、投资出身的李磊而言。
但他说他不会回头,而且越做越有信心。
不能再爱债权:赚钱了跟我没关系,亏钱了让我展期
如果不是被逼的没办法,他绝对不会主动去啃那只螃蟹。
李磊所在的信托公司,老板不主张做纯固定收益的房地产债性业务,但是当时的氛围是,同业都在做,客户不用愁,赚钱不用累,就是抵押、放款,多轻松!因此大伙儿还是闷头做。
这一切在2015年新的考核指标下发后,逐渐结束。
李磊并没有告诉我彼时具体的考核数字,但是他告诉我,新的考核指标一下,他测算了一下,部门要完成一年的任务,需要做10个以上房地产纯固定收益债权业务,而且年初就要放款,神仙也完不成!
“当时打心底抵触非固定收益的项目,落地难,回报周期又长,”李磊说,“也担心要么看了半天项目被否等于白干,要么产品到期退出不了,一地鸡毛。”
但是没办法,再忐忑,也得干!
他开始尝试“固定+浮动”的产品。2015年,他做成了第一单有浮动收益的定增项目,赚了5000 万元,这一单就让他完成了当年的一半任务。
这时候他才愿意承认,以前干的活没意思,比如房地产信托贷款,即便房价上涨,信托公司还是只拿到10%-12%的固定收益,赚1-2个点的利差,这笔生意划不来。
同样,他也很少做上市公司的股票质押和流动资金贷款,为啥?风险和收益不匹配啊。
这活银行能干,因为银行是综合化金融服务,收益不仅是通过息差获取,还有存款和其他各方面的回报;风控有分支行在当地盯着企业。
但是信托公司呢?就这点人,根本无暇跟踪企业。
到头来企业拿钱去干啥?去做并购基金、买股票、参与自己的股票定增做市值管理,做成了赚了大钱,跟信托公司没半毛钱关系,做不成就来跟信托公司装可怜,说我有困难,你帮我展期。
我说,你说的我懂,之前有信托公司的哥们跟我说过,他们之前做兜底定增,发现上市公司兜底并不是怕票发不出去,而就是想用信托公司的钱撬杠杆,上市公司出一个信用,就可以把后端都拿走。
“对啊,这事儿我们以前也干,有了教训后就觉得不能干!”李磊回应,“我不给企业放贷款了,你要干什么你告诉我,我跟你一块干。你想搞并购,我跟你一起干。”
其实不是以前李磊不懂,只是当时钱太好赚,没有考核指标的倒逼,缺乏动力转型,现在再让他回头做老本行,他觉得没意思:“虽然股权项目落地难,但是一年做个两单,任务就能完成,也并不比做房地产债权时一年募集十几个亿辛苦。”
不怕项目到期退不出,一地鸡毛?
我问他,你就不怕一单项目失败了,一年都白干?
李磊不是没有担心过。比如他投了第一单浮动收益的项目后,一度担心地常常失眠。但是几个项目之后,他发现,只要资产质量好,总会有人来接盘。受资金端的期限限制,他们也不会每单项目都持有到上市或并购退出,期间也接受转让。
他给我举了个例子,他曾经投过一单上市公司并购基金的中间级,但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股票因为民间借贷问题被查封,导致并购基金收购的资产无法再装入上市公司中。但是另外一家上市公司看重了这块资产,主动找到他并以一个很好的价格将资产收了过去。“如果当时我们只给大股东放贷款,结果只能是认栽,成了不良。”李磊说。
李磊也做房地产,但只做股权投资。
李磊的太太在券商直投工作,4年前,他听太太说起券商投的一些项目,简直觉得是不是疯了,一个到处融不到钱、负债累累的项目居然也敢投。那时候,他还不懂股权的世界里,项目的美丑跟债权完全不同。4年后,太太告诉李磊,她已经赶不上李磊的水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