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做的供应链金融,其实只是信贷?

2018-08-23 16:33
“真正的供应链是一个体系,并不是某一种工具能满足整个链条的融资需求”                
 
作者 | 智信研究公司 纪少锋 李豪
来源|资管云
 
国务院办公厅在2017年10月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供应链金融的规范发展有利于拓宽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确保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在政策的引导下,供应链金融成为部分金融机构2018年的重点业务方向。具体而言,金融机构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需要从传统的“信贷思维”升级为“供应链思维”,同时要利用最新的技术,从而提高整个产业链条的运营效率。 

供应链金融概念重塑

从金融机构的角度看,风险管理是金融的第一要义。无论是对于金融机构自身经营还是对于投资人的责任,在整个产业链条中,选择最好的信用主体并为其提供融资成为各类金融机构的共同取向。而目前市场上所谓的“供应链金融”,即商业银行的贸易融资业务、商业保理公司的保理业务,实际都是传统的“信贷”思维。2018年2月3日,在智信研究公司举办的“智信资管沙龙111期——迭代中的供应链金融”主题交流活动上,有嘉宾提出,“真正的供应链是一个体系,并不是某一种工具能满足整个链条的融资需求”,其中包括了信用融资、货押融资和保理融资,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资产证券化业务。金融机构需要从真正提高整个链条运行效率的角度出发,建立真正的供应链思维。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在围绕一家核心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条件下,一旦核心企业出现问题,整个链条就会面临崩溃。结合区块链技术的优势,未来可以把多家核心企业的供应链都放到一个平台上,做成一个有多家核心企业的供应链,从而分散风险。 

科技赋能,但并非万能

整个供应链中包含了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企业的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由此形成的庞大的数据量必然需要系统的支持,科技水平的提升也不断赋予供应链新的内含和模式。2016年12月,央行批准设立的上海票据交易所已正式运营,这一基础设施的完善将使假票、丢票等问题都得以解决,国内票据市场由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央行推动的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也于2017年年初测试成功,由央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已在该平台试运行。在新一轮的区块链技术浪潮中,区块链与供应链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新的探索方向。但技术不是神话,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需要明确的一点是,不论是系统的迭代更新,还是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都只是提高整个供应链运作效率的工具。技术手段固然有利于确认交易的真实性,但要注意的是,供应链中买方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是无法通过技术来改变的。 

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路径探讨

随着供应链金融的升温,供应链金融ABS市场也逐渐受到市场各方的关注。尤其是以万科、碧桂园为代表的AAA评级主体房企通过与保理公司合作,在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发行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产品。根据公开资料统计,截止2018年1月底,房企通过该类模式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规模累计约550亿,而且还只是已经发行的规模,如果算上储架部分的话规模更大。优质房企发行供应链金融ABS具有天然优势。首先,主体信用等级较高,风险相对可控;第二,规模够大,投入产出比更经济;第三,大型房企的公司治理结构相对完善,可以实现集中的规范化管理,现金流相对稳定。不过从房企内部来看,房企需要通过设置入池资产的金额标准,实现在分散度和集中度之间的平衡。如果入池资产过于分散,对于房企而言就会增加工作量,耗费更多的资源;如果入池资产过于集中,那么就不能发挥供应链金融的优势,服务到上游的小型供应商。此外,随着以房地产为核心企业开展的反向保理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产品规模的持续增加,房企需要警惕“自融”和“超融”的发生,否则将会引发监管政策调整的风险。

声明

本文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并非投资建议。转载请注明来源并加上本站链接,智信网将保留所有法律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