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上海智信资产管理研究有限公司(下称“智信研究公司”)在北京成功举办以“银行资管、投行非标资产破局及新银信合作”为主题的闭门研讨会。近30位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农商行资产管理部和投资银行部的非标业务负责人,与超过30位信托公司高管及核心业务部门总经理,就2019年非标业务转型思路及新银信合作模式进行了精彩分享及热烈讨论。会议由智信研究公司资深研究员、活动总监田小蕾主持,智信研究公司创始人、执行总经理郑智出席会议。
与会嘉宾表示,由于过去银行非标业务主要做本行资产,因此针对非标资产端的机构间研讨的机会并不多。今年面对强监管及流动性宽松的双重压力,目前不少银行资管都陷入“表内信贷吃不饱,表外非标更难过”的困境。他们在开展业务时的感受是,今年客户主要的融资需求是归还存量融资,有意识地压降融资规模。“年初下了规模指标,过了半年落地三分之一已经不错了”某股份制银行资管部非标业务负责人表示,面临这种情况的不只他们一家机构。因此,大家非常需要这么一场头脑风暴,寻找非标业务的出路。
此次圆桌会议上,14位国有大行、股份制行及城商行负责非标业务的核心人士与来自包括中信信托、重庆信托、华能信托、中融信托等在内的信托高管及核心业务部门总经理展开对话。
会议开始先由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以及城商行的非标业务负责人分享了2019年银行上半年非标业务开展情况、困惑及下半年的转型思路,并且针对包括房地产、城投、消金等资产类型阐述各自的风控要求及审批流程。除了“期限匹配”的要求外,“比照贷款管理”这个紧箍咒也限制了非标融资的灵活性,使得非标产品的功能缺失。目前多数银行的非标融资主体必须经过总行的授信审批,只有个别银行理财子公司或将拥有独立的审批权限,不受全行授信额度的限制。
目前银行资管在开展非标业务时,仍然主要选择地产和城投类资产。对地产类资产普遍风控严格,整体偏好头部房企,且只能做具备“432”资质的房地产开发贷,而表外资金成本又不占优势,所以业务空间有限。同时,房企融资期限大多在2年以上,而在非标产品销售端,2年以上的产品的资金筹措困难。在销售端的倒逼下,部分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转向可以接受短期融资的城投类资产,但城投业务难免涉及地方政府的隐形债务问题,导致银行内部审核时常常遭遇合规性问题。而面对消金类资产,多数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还处于观望阶段,认为此类资产可以被行内认可,但融资主体很难过行内的信用评级,风控逻辑跟银行不符,不过也有个别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资管部愿意为头部消金企业融资。
圆桌嘉宾中,有三位银行资管的非标业务负责人一致表示,过去体量最大的非标业务类型——基于单一信用主体的非标融资萎缩严重,但是跟资本市场相关的偏债性的投资以及资产证券化仍有不少业务机会。甚至ABS的功能性未来或可以一定程度替代传统非标。且在标准化资产形成过程中,还有很多业务机会,比如Pre-ABS。鉴于今年大量资金涌入标准化市场,公募ABS的利率下滑厉害,连银行理财资金都难以承受,非标额度还有空间的银行资管打算在非标准化ABS上发力。
受资产端和销售端的双重挤压,银行的非标业务开展不易。但与会银行人士的共识是,未来非标业务不会消亡,仍是银行的优势所在,要向“资管投行化、资管资金化”两个方向转型。非标盈利模式已经由原来的“资产驱动+流动性管理”向“资金驱动+财富管理”转变。另外,在成立银行理财子公司后,由于无法再依靠全行的大中台控风险,因此一定要建立独立的研究和风控能力。
有与会嘉宾提示,在寻找非标业务突围思路的时候,更要警惕资管新规过渡期风险——2020年客户融资到期时的流动性风险。不要让2020年成为压倒客户的最后一根稻草。目前银行资管非标业务从业人员在跟客户谈业务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跟客户说2020年产品会有分水岭,人为地将客户的融资需求压到2年以下,但届时整个市场的募集能力若无法跟上,很可能集中出现风险。
在银行资管、投行嘉宾的分享期间,信托公司的嘉宾也主动回应并分享了2019年新政策形势下其在地产、城投、消金业务上的展业思路,以及未来跟银行资管及投行的潜在合作点。不只一家银行资管希望能够通过采购主动管理型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达到拓展外部非标资产的目的,但除了个别银行资管已经有合作白名单外,多数银行资管还处在努力争取审批权限的阶段。另外,某银行投行部负责非标资产创设的部门,不再依靠行内资管资金,已经成功将千亿资产对接给外部资金,其中信托是重要的资金方,同时借助本行私行及对公渠道,帮助信托进行产品销售。
今年以来,智信研究公司围绕非标资产,在银行、信托、保险等机构之间组织了一系列交流合作会议。未来智信研究公司将会针对标准化投资,组织一系列讨论,希望能帮助银行、信托有效提高标准化业务的开展能力。
(供稿:智信研究公司研究员 李洁 田小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