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资管已死
2009年:
信贷投放狂欢,融资平台漫灌。
2010年:
银信合作绕规模,表外银行初长成。
2011年:
信贷规模已失真,央行提出社融控。
2012年:
证监保监争放松,资管混业迎元年。
2013年:
钱多钱少闹钱荒,央妈检验脆弱性。
2014年:
政府融资降成本,PPP模式来助推。
2015年:
资金推起大牛市,杠杆一去股灾来。
2016年:
保险野蛮频举牌,互联网金融急整顿。
2017年:
反思乱象去杠杆,资管迎来大一统。
过去所有针对银行理财的监管措施,绝大部分都是失效的,从来没有改变银行理财业务运行的本质。比如“8号文”限制非标,直接催生了一门很大的生意叫“非标转标”,银登中心挂一下,就不叫“非标”了,当然也不敢说叫“标”,叫“非非标”。
直到资管新规,才算抓住了要害,要求所有的银行理财产品都要按净值发行,不准再搞预期收益率。同时规定,非标资产的到期日不得晚于封闭式产品的到期日,或开放式产品的最近一个到期日,相当于说,非标资产不能期限错配了。至于银行资产管理子公司,相当于一个公募基金公司加一个基金子公司了,主要做公募,外加可以发一些期限对应的非标资产项目。
资管新规贯彻之后,30万亿的银行理财,7万亿的保本理财产品要直接纳入表内的,不叫资管了,22万亿的非保本理财产品,接下来缩水1/3?银行理财源头这个最大的发动机熄火之后,自然也就没那么多通道了。
各回本源
在这种背景下,信托的通道业务又回流了,价格提升了,因为信托有贷款牌照。但是首先,信托公司被要求压缩通道业务规模,中信信托已经带头出具了承诺书。都在去通道,降杠杆,凭什么信托的规模还能疯长?其次,信托公司向他人提供贷款不得超过其管理的所有信托计划实收余额的30%,这个规定被重新强调了,总量控制。
整个这一轮强监管下来,监管部门希望看到的一个局面是:银行回表,保险姓保,资管归真。
银行就给我干好存贷汇,至于你说要干资管,可以,批给你一个牌照叫银行资产管理子公司,你给干成真资管。原来表外的影子银行业务,该回表的回表,非标的前途不是掩耳盗铃式的转标,而是回表!为此,允许增资,农行已经公告定增1000亿元,贷款拨备监管指标也下调了,鼓励暴露不良。保险你就给我老老实实做保险,回归保障功能。虽然讲双轮驱动,但是你的投资是服务保障功能的。
资管如何归真?以后无论何种类型的资管机构,要么投标准化的金融资产,主要是股票、债券,要么就去做真PE。可能还允许做一点“非标”,但必须是一一对应,不能搞资金池,也不能期限错配。当然,资管机构除了做投资还有一条出路,就是做服务!利用金融牌照,拼的是服务效率和成本,比如证券信托服务。
真资管的春天刚刚到来
我们经常引以为豪的是,中国有全宇宙最大的银行,但是你知道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的资产是多少吗?截至2017年末,工商银行表内总资产26.078万亿,理财产品余额3.012万亿。贝莱德2017年末的资产管理规模是6.288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0.9万亿元。
2017年以来,整个市场从“资产荒”转到“资金荒”,有的信托公司给我说,年初过会的项目,年末都还没有发行完,到现在库存的项目都有300亿元。但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8年1月16日开始募集的兴全基金旗下产品兴全合宜灵活配置基金开卖仅仅4秒便到达2亿元成立线,1天时间募集资金规模即达到326.99亿元!这个时代,缺的不是钱,而是好的投资管理能力,缺的是信任!如果你做出了口碑,钱会追着你的!